跳到主要內容

選X不選X 我全部都要 -抉擇篇


                    





在過去這幾個月以來,在網路上對於香港反送中的話題一直處在不斷炎上的狀態,這也算是我為何會開始撰寫兩篇有關公名抗名相關的文章,雖然這只是我個人從別人的觀點擷取出來再轉換成自己的想法的文章而已。

如果我們從前兩篇文章的脈絡來看,難免就會認為,認同現今的香港反送中運動,不是理所當然的嗎?既合乎法律上的正義原則,也適用於非暴力行為的典範,絕大多數的民主國家與人民也多數認同他們所要追求的權益與行為。

總結而言,如果公民抗命者是基於道德良心與公義而行動,並且符合非暴力、沒有侵害其他社會成員與法律條文,以及作為最後手段三大條件,那麼抗爭者基於對法律的有效性存疑而依循自己的判斷違法抗命,法院也應該基於其動機而給予寬鬆的刑罰,甚至不予以起訴,而民眾也應抱持對抗議行動包容且支持的態度。

畢竟,實行公民抗命的理由是基於爭取基本的人權,屬美好平等的整體社會目標;抗命者也只是履行原本該具有的集會自由,並非是要刻意破壞公共秩序。


但是,我們也不該過度去批評那些反對這類抗議行動的人,因為這群人只是從不同的觀點,來看這件事而已,從而做出自己的行動。

這些行為,往往會引起,支持公民抗命運動人的反感,甚至會去抵制,不論是最近的手搖店的一中各表事件或是知名藝人的表態支持香港警察等,我們不過就只是看到了表態的結果,可是卻沒看到表態的原因,導致現在進行了一場獵巫行動。

但這當然不是單純的為他們辯護,而是從我個人的看法來說,這些人確實要承擔這些後果,畢竟他們也明確表示這是他們所選擇的立場,我並不覺得選在對立面的一方有太多的錯誤,反而我認為他們在最大的錯誤,是在於沒有提出反對的原因,甚至沒有提供一個可供討論雙方論點平台,讓雙方可站在同一個場地,敘述著雙方的立場,反而雙方都只是單方面在各自的喊自己的口號,各自都在自己的同溫層取暖罷了。

這樣的情況可以說是雙方的錯誤,更是旁觀者所造成的。


應該會有人反對說,又不是我們先拒絕談話,是政府與他們的支持者先使用武力,甚至是用維護法治的的名義,欺壓我們這些的無辜善良的百姓,打從一開始他們就沒有打算要進行所謂的談話,這怎麼會是我們的錯呢?

關於上述的觀點,確實會讓人覺得無話可說,畢竟從普遍的道德的角度來說,確實是正確的,但是也就單從道德的角度,別忘了你的對手,可以說是國際上最具有話語權的國家之一,也是在這國家中握有最強武力的主人,你們的手牌可以說根本沒幾張可以使用,甚至你的對手也知道你的手牌也就那幾張,打完了,你們就必輸無疑,何況他們還可以說:「這是我們自家人的事,可以別來干擾我們的比賽好嗎!」,哪怕旁觀者都知道這是一場不公平的比賽,卻也沒有任何理由可以進入干涉賽局。


這時你們,可能就要用另一種方式去贏得這場比賽,其中一種方式,就是去拉攏支持政府的那群人,將他們帶來我們這一邊,也許就能使勝算高一點,而這其中的手段就是溫和的談話,但這時你已經不是單純的在跟政府談話而是跟支持政府的那群人進行溝通。

當權者最大的錯誤,應該就不太需要多談了吧,不外乎就是明明有資源以及管道,卻不是以溝通的方式來處理,而是用武力跟擁有對於司法的解釋權進行所謂的談判籌碼,惹得民眾對於當權者的不滿一直都在沸騰,甚至不惜去分化反對者內部的聲音,也讓旁觀者陷入兩極的情況。

但不得不說這真的是傑出的一手,活用手上的資源,讓自己一直處在絕對的優勢上,操控了整場的賽局的走向,但手段雖然是高明,但就和平談話的空間來說,卻也一點也沒有留下,這只是把全部的人拉入一個看是黑白分明的世界,實則是剷除異己的世界罷了。

至於旁觀者的錯誤,就應該是當一個現代的犬儒主義者,認為反正一切也不會有甚麼改變,那我那麼努力幹嘛?還要冒著失去現在安穩的日子,幹嘛那麼辛苦勒?反正失敗,我也不會失去甚麼,成功我還能分一羹,和樂而不為呢,你說是吧?

這類人在網路上當鍵盤寫手時看似是在罵著兩方,實際上卻只會對弱勢方,造成嚴重的打擊,他們自以為看清事情的本質,所以不表態、不作為,但實際上這只是默認當權者的不正確行為,那怕是知道是不正確的,卻也只是敢怒不敢言,因為如果不這樣做,自己只會失去更多的東西,比起獲得那看似虛無飄渺的夢想,倒不如緊握現在所擁有的,這樣還比較踏實一點,這應該就是這類人的心態。

以上這些錯誤的解決方式,都可以用所謂平等的溝通來解決,在這類溝通中,我們的首要目的並不是要讓對方加入我們,而是去了解對方的心目中最在乎的事物與原因,因為這樣我們才有機會踏在同一個對等的立場,去解決彼此的問題。

當然,這仍然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因為這世上從來沒有過這樣的事件發生過,但是這並不是個癥結點,因為我們對於「相互理解」都只是個想像,對於這個想像卻也時時刻刻提醒著現實殘酷的存在,那些來自民主(專制)的大人與小孩們,相信著,也許是天真的行為,但是誰說我們不能再想像之中,看到現實的縮影?

這就如同美國作家、思想家的湯瑪斯潘恩在1776年在獨立戰爭所寫的一篇文章

這就是挑戰人們靈魂的時候

夏日士兵以及陽光下的愛國者會在這種危機之中對於報效國家畏縮

但是堅持到底的那個人值得所有人感謝。


現在的社會,真正的需要的是「互相的理解」,去理解憤怒是有所必要的,卻同時理解以牙還牙也不是個辦法,去理解我們之間的連結,卻也不會失去自己的立場。



以上這就是我所選擇的立場,我支持香港的反送中運動,但我也可以了解當權者與他們的支持者在堅持些甚麼,以及冷嘲熱諷者的心態,雖然這可能只是自己一廂情願的的想法,但我希望這想法不只是單純的一場夢。



至於我希望給香港的抗命者的一段話


即便每個人都告訴你們,這是一件錯誤的事情

即使全世界都叫你們離開

你們的責任就是要向草一般的堅毅不拔

看著他們的雙眼說:「不,我們會堅持到底」


至於對掌權者也有一段話


每當高舉正義的旗幟

請懷疑自己是否正在以正義之名傷害著別人

每當拿著武器對著別人

請明白自身將要面對的重責大任

質疑自己不是壞事

而是讓自己有時間思考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當

是否做好心理準備了


最後對於旁觀者的一段話


我們可以理解
人們並不喜歡表明立場,因為表明立場就會有代價、有風險

人們並不喜歡扛起代價與面對風險

這是人性

每個人也有這樣的惰性

面對選邊站問題

任何人也會有那麼一絲遲疑

覺得很難鼓起勇氣出來選邊站

我們需要保護自己

免受這個不義的體制傷害

所以去選擇了隱藏自己

但如今你們又有了選擇的機會

在對於香港,對於自己真正想要的事物是甚麼?

去思考,去質疑

然後後去行動吧

不要害怕自己的所作所為毫無意義

一切不會是徒勞無功

有一天你們會看到

自己成為了自己想成為的人






本系列文章參考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明知是犯法,為何要犯法-公民不服從(公民抗命)-違法篇

在這個法治的社會,任何主張,無論自認為目標有多麼崇高,都不能以違法方式進行,更不能訴諸暴力。暴力就是暴力,違法就是違法,性質不會因標榜的目標而改變。 以上是我最近在反對香港抗爭運動,最常聽到的的說法,那麼問題來了 不正當 ︑ 違法與暴力就是錯的嗎? 接下來我會先用羅爾斯對於公民抗命的定義來說明。 公民抗命,一般被理解為「透過 公開 、 非暴力 、 違法 的方式來改變法律與政策的社會運動」 — 這也是哲學家羅爾斯對公民抗命的經典定義。 從上述的定義,讓我們先不要那麼快就下認同或是不認同上面的定義吧,讓我們先質疑一下,就先從 違法 開始吧。 「既然公民抗命標明是違法,那麼它還算是正當的嗎?」 這應該是每一位讀者看到上述定義的第一個反應,也是贊同畢竟我們本來就是在一個法治的社會,守法難道不是一個良好公民應有的素養嗎?違法不就代表著所謂的公民抗命就是錯誤的嗎? 在回答之前,先來看一下支持違法就是不正當的論點。 遵守法律的契約是我們的道德,如果每個人都在 法律有利於自己時才遵守,不利於自己時就違反或破壞,那任何法律與體制都會失效。 上述的說法,多半大多數的人都會同意, 契約精神基本上算是:有契約就有義務,如果一個人違反之前自己訂下的契約,那麼他的這種行為就是錯誤,由此推斷我們確實不該違反法律。 而且,當 把上述的論點轉移到當代社會裡,就是我們的國家政府給予了我們那麼多資源,法律為我們的生活、安全、自由提供了保障,而我們一直樂意享受這些待遇,不就是默許現存的法律,代表願意遵守法律,因此我們不能因為發現法律對自己不利時,就說自己不需要遵守。 這時一定會有反對者說:  「 難道對於不正義的法律我們也要遵守嗎?我又不是自願來到這個國家的,而且我就算是想離開我也沒能力離開阿,太不公平了吧? 」 那就讓我們更加深入 「 有義務履行契約 」的道德命題 ,通常大家會同意以下兩條原則   (一)     契約中沒有欺騙或刻意隱瞞部分內容的成份  (二)      契約者是自願而平等地訂下契約 對此,有人可能會說:「我在默許現存的法律制度時,並不知道原來有一些不義的法律...

暴力x非暴力x最後的抉擇-公民不服從(公民抗命)-暴力篇

上一篇連結 明知是犯法,為何要犯法-公民不服從(公民抗命)-違法篇 上一篇我們已經談論完所謂的公民抗命是否違法的問題,那這次我們就來談論在公民抗命中的一定會談論到的 「暴力」的問題。 大家應該會問,什麼是非暴力?公民抗命一定要有非暴力一定要有的行為嗎?高舉非暴力是為了確保公民抗命的正當性,還是它在策略上是必須,還是兩者兼備?一樣我們繼續使用羅爾斯的觀點來回答。 「公民抗命」與「非暴力」的定義問題 羅爾斯的非暴力觀點 羅爾斯基本上是從三點去論證。 第一,公民抗命與軍事行動或暴力革命有根本性的不同 第二,公民抗命的核心概念是道德說服,而不是以暴制暴 第三,公民抗命的正當性來源於對法律體系仍然表示尊重,非暴力是當中的重要指標 那公民抗命與暴力革命的有什麼區別? 羅爾斯認為,公民抗命與暴力革命有根本性的不同。 因為,所謂的革命是一種推翻極不正義制度的手段;而是在一個公民抗命是在一個接近正義的社會裡,當發生嚴重侵犯正義之時採用的手段。 而所謂「接近正義的社會」,是指這個社會基本上(在某個程度上)尊重人民的自由、具有法律與憲法保障,具有基本的自由民主特徵,而不是由獨裁、專政的政府把持的社會。 那麼,我們應該就明白羅爾斯為何認為公民抗命是非暴力。 因為在一個接近正義的社會裡,當違反正義的法律或政策出現時,我們還有可能通過其他途徑把它糾正過來,而不需要使用暴力。即使公民抗命作為最後手段,它也應該是非暴力的。 當人民受到嚴重的人身或自由侵犯的時候, 暴力手段才有正當的可能。但由於我們不是處於極不正義或戰爭狀態的社會,並沒有受到嚴重的人身或自由侵犯,因此不能像戰爭狀態中使用暴力手段去進行還擊。 等等,但是我們所熟知的香港並不符合所謂的「 接近正義的社會」與「獨裁專政的社會」 ,因為香港雖然有成熟的法律體系,對於人民的基本自由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尊重,但它又沒有民主的普選,而且近年來對於 自由與法治的保障也愈來愈萎縮,那它究竟是屬於哪一邊的呢? 沒錯, 嚴格來說,香港並不屬於接近正義的社會,也不屬於獨裁專政的社會。 因為所謂的社會,並非只有「接近正義的社會」與「獨裁專...